农大人物

张万双:执守黑土 躬耕毕生

来源:新闻中心责任编辑:王天亮终审:王天亮发布时间:2016-03-07

 执守黑土  躬耕毕生

——怀念恩师张万双教授

 rg.JPG

张万双,1934年出生,河北宁河人,1978年入党。19589月,东北财经学院毕业分配到八五四农场,同年12月调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历任生产队长、助教、生产科副科长、讲师、副教授、教授,农业经济系副主任。198311月,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校长,19913月任校长,19939月任总局巡视员,199811月退休。201512月病逝。

  曾任全国农经学会理事、全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省农垦总局经济技术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现刊发其学生胡涛的纪念文章,代表全校师生共同缅怀张万双老校长。

 

  北京,冬日,人的心情在晴空与阴霾之间变换。恩师张万双老师仙逝的消息让我震惊,久久无语。没有雨,我的眼角却是潮湿的。窗外是北京难得的蓝天,和三十多年前裴德镇的天空一样纯粹干净。生命,不过是一分一秒的积累,春夏秋冬的轮回。那些曾经的音容笑貌、生活点滴,如清露落向水面的涟漪,一圈圈泛起,勾勒出不算完整但却清晰的过去。

  与那个时代很多默默躬耕不求回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挚爱的农垦事业,求的从来不是生前身后名。张老师19344月出生于河北,1958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农业经济系。作为热血青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黑龙江省东北农垦总局工作,开始在854农场做基建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调任现代化农场的生产队长、科长职务。应垦区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成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教师。1979年,兴凯湖畔,裴德峰下,时任农业经济系副系主任的张老师迎来会计专业第二批本科学生,我们的师生缘就在王震将军创立的“垦区黄埔”中开启。

  财会七九的学生至今记得张老师讲授过的经营管理学课程。这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张老师讲来从不照本宣科,他是满腹珠玑、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更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的课堂内容丰富,汇集了他对农垦发展历史的全面了解,更有如数家珍的生动讲述,幽默诙谐的张氏语言,让看似枯燥的内容一下子生动起来。很多年后,即使在燕园光华聆听了许多管理学大师的讲座,我仍然觉得,聆听张老师的讲授仍然是一种享受。

  毕业论文的撰写让我获得了近距离聆听张老师教诲的宝贵机会。那个年代,撰写毕业论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觉得这是检验自己四年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得知张老师愿意担任我论文的指导教师的时候,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跟随自己仰慕的老师做学问,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治学严谨的张老师的肯定。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是一个簇新的事物,很多从业的专家都在撰文争议,我一个小小的本科生要把它写明白讲透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老师却丝毫没有责怪我眼界过高,而是鼓励我通过实地调研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毕业实习安排在二九〇农场,实习的时候我记着张老师的教导,多看多学,把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学术研究联系起来,积累了不少可用的素材。

  张老师看完我的论文初稿后说论文最重要的是举证充足,你的数据和材料只来自一个场是不够的,这样你得出的结论是不扎实的。他建议我再到其他的农场调研,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有普遍意义。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我费劲周折给实习的农场会计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详细确认每一个数据。支撑我做这样一件当时异常奢侈的事的信念只有一个,我不能辜负张老师的希望。我又托父亲的朋友在另一处农场安排了实地调查。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调研,为我的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写论文,当然很担心自己的文章格局不够宏大,所以搭了一个极大的架子,开篇就用很多的篇幅来描述社会背景产业状况。写完后自己还有点小小的自得,完全没看出来这个“虎头”与后边的内容有多么不匹配。张老师看完论文,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在论文整体框架结构和写作技巧上给了我更有效的建议。他说看这个开篇能看出来你看了很多书思考了很多,这些都非常好,但是你的题目是联产承包计酬,前面那些宏大的内容和核心内容不能说没关系,但是关系并不那么直接,论文的重点还是要落在核心内容的论述上,才能写实写深。然后他告诉了我一个论文写作的技巧,让我在叙述完宏观背景后加了一句话:“本文仅就联产承包计酬进行论述”。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论文框架结构上的问题。古人有一字师,张先生给我的这个建议,看起来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珍视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得到的思考和见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定。张老师看完我的论文之后,语调依然是平静地说:“胡涛,非常好,你准备答辩吧。”那时候答辩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只有优秀论文才能获得答辩的资格。这让我终身引以为荣,引以为傲。

  八一农垦大学地处边疆,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建校之初,幸得王震将军将一批被打成右派的知名学者纳入裴德,使这个草创于北大荒的大学集聚了一批治学严谨的先生。文革结束后,恢复招生的农垦大学面临着师资匮乏的窘境。学校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中挑选了十几个学生送到北大人大进修,回来后留校任教。任系主任时张老师就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教材的编写。90年代初,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培养国营农场管理人才,提高国营农场管理水平,结合多年科研教学所得,我和另一位同事着手编写《现代国营农场管理学》。张老师应我们邀请担任了该教材的主审。这时,他已经是一校之长,工作十分繁忙,但还是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张老师不仅在全书的体系架构、篇幅、体例、章节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意见建议,更是身体力行,亲自编写了其中的两章。张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提携,由此略见一斑。我记忆中自己承担的内容最难写的是第四章管理体制。在这一章中,我写到了“职工家庭农场”这个新概念。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新形势下国营农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个新生事物要叙述其理论依据、客观依据、政策依据,要说清楚其内涵和外延,虽然在全书中篇幅不长,但写起来很较劲。张老师让我用“大农场套小农场”描述这种双层经营体制,以使这个概念通俗易懂。这个生动的描述概念应用甚广,直到2015年,厉以宁先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职工家庭农场”的概念的时候还引用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说法。张老师对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既要解决统一经营层次的问题,也要解决服务平台搭建的问题。我把这些都写进了教材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到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相结合,提出要坚持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智能,特别是强化国有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营和管理职能,解决家庭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和办了不划算的问题。其中的部分论点与二十多年前张老师的判断不谋而合。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稿编写过程让我切身感受到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也更加鼓舞我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术研究。这也是国营农场发生重大变化后的今天这本教材仍然能够发挥其参考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科毕业生留校当大学老师,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留校后,学校对我们的培养,就是先要送我们到名校去深造一年。我们这一批毕业留校的学生从北大人大进修归来,自发组织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在学校里开办各类学术讲座,让这个偏僻的边疆大学充满了求知的炽热氛围。

  1990年,黑龙江农垦总局进行产业结构调查,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张老师推荐我参加调研,让我获得了进一步开拓眼界、实践锻炼的机会。总局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调研,行前专门对调研小组做了指示。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和调研小组一起跑了十几个农场,记了大量的调研笔记。调研结束回到学校后,我还把调研的心得写成论文,发表在了报刊上。也许是调研过程中的表现引起了调研小组领导的注意,19924月,总局组织部到学校对我进行考察,要调我到总局办公室工作,负责综合工作。而在前一年,学校刚刚提拔我为系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这是学校领导班子对我的厚爱。总局组织部考察前,先征求了时任校长张万双的意见。他非常痛快地说:“上级要人,我们放,我们输送人才。”这种达观的态度,在当时那个人才流动并不频繁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宝贵。张老师完全有理由拒绝总局的要求,留下我,但他深深地理解年轻人的追求,以一个长者的宽厚,成就了我的人生转折。

  张老师常说人最重要的是悟性,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上却做出普通人觉得不那么聪悟的选择。他这样一个学术功底深厚、管理能力突出的专家,想来绝不缺少走出农垦大学开拓更广阔疆域的机会。他却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垦区,献给了垦区的高等教育。作为一校之长,他秉承八一农大立足垦区、服务垦区的光荣传统,克服边疆办学的种种困难,发扬大学地处垦区腹地的区域优势,针对垦区生产实际,研究出大量科研成果,在垦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垦区乃至全国,为实现垦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他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对内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高老师的职业能力;对外努力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植,成功实施了对外合作项目。即使是退休后,他仍然十分关注垦区的发展,经常参加垦区的文化活动,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结论性意见,为垦区发展建言献策。他年逾七旬,仍亲自带车数百公里,陪央视农业频道到垦区基层采访。翻看20096月张老师给我们班同学写的信,信末那首小诗让我印象深刻:莫道青年黄昏迟,奋马扬鞭正此时;他年功成名就日,你做青山我做石。躬耕毕生、甘为学生做垫脚石,这是张老师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的执守。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尊敬的张万双老师!

  (作者胡涛,男,19594月生,汉族,湖南长沙人。19767月参加工作,198712月入党。1979年至1983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北京大学高级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编审。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事务与版权管理部主任。)

 

  • 八一农大官微
  • 八一农大学工在线
  • 八一农大青春在线
  • 八一农大本科招生
  • 八一农大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