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映像

【图说农大】第十五期:生物技术中心引领创新驱动

来源:新闻中心责任编辑:终审:王天亮发布时间:2017-03-22

dddf.JPG

       编者按:2017年学校党委工作要点提出,努力形成内涵、创新、协调、开放、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和平台打造工程”,注重“团队、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科研平台建设。

        生物技术中心自2016年春启用运行一年以来,科研平台及团队建设结硕果,我校日前获批的三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均从中心产生,填补了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空白。让我们走进那座六层大楼的部分实验室,探究了解其中的奋斗、忙碌、充实。

 
【第十五期主题:生物技术中心引领创新驱动】

策划:新闻中心  科技处
摄影:学生记者  王伟
撰文:学生记者  鞠佳佳
美编:学生记者  李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中心是集生物技术领域优势力量建设的高端科研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学校科研人才、技术、资源(仪器)、资金等的集聚效应。中心瞄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和重大领域,以生物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技术,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服务。

a1.JPG

  生物技术中心大楼为六层建筑,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7980平方米,搭建了开放共享平台、生物学技术平台、个性化平台,购进和调拨仪器总值5000多万元,其中3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40台套。

        学校扶持服务30个优秀科研团队进驻生物技术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其中植物类11个、动物类15个、制药2个、微生物2个。团队中龙江学者2人、教授31人、副教授43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3项,总经费5800多万元。

 a2.JPG

  生物技术中心汇集了我校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许多科研项目。为了保证科研进度,入驻的教师们夙兴夜寐,全力以赴,每个夜晚里大楼里长明的灯光,就是勤奋付出的最好见证。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杨凤军说:“他们执着的科研精神,是未来成绩的希望。”  

        生物技术中心四楼主要是农学院的研究团队,首先我们来到了孙晓丽教授的实验室进行采访。

a3.JPG

  农学院的孙晓丽是我校最年轻的教授,年仅30岁的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勤奋是分不开的,即便是美好的周末,她也会选择在中心全天工作。在她身上,不仅能看到科研人员的严谨,还有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孙老师主张在实验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没有好的情绪是没办法完成长时间的实验。而对于很多人认为枯燥的实验,她笑答:“我个人很喜欢做实验,虽然看起来步骤都是一样的,但其实每天使用的东西不同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惊喜。”谈及团队建设,孙晓丽教授表示,每周她都会带领团队开展Lab meeting,以便及时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传授给学生,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a4.JPG

a5.JPG

孙晓丽教授带领团队学生做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实验

a6.JPG

人工气候箱

a7.JPG

  在实验室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朝气蓬勃的花草植物。

实验闲暇期间,看一眼赏心悦目的绿植,心情会马上放松下来。

a8.JPG

随处可见的插画,体现了这个团队的可爱动人之处。

  随后,我们来到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金成浩教授的实验室。

a9.JPG

  金成浩教授是黑龙江省“青年龙江学者”,2013年韩国留学归国来到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从事科研研究工作。办公室布置的十分温馨,不大的房间内贴着一张淡蓝色大海的海报。问及原因,他笑着说:“因为房间没有窗户,所以我就自制了一个海景房。”

  走到实验室,金老师告诉记者:“实验启动了就停不下来,因此学生经常做到半夜十二点,有时甚至要通宵熬夜。”考虑到学生的辛苦,他将实验室布置的像家一样温馨,为学生们提供最舒适的实验环境,并将实验室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

  采访时金成浩教授刚从生命学院办公室匆匆赶来,随后又要回去给学生开会。忙碌的节奏并没有在他的脸上表现出疲惫,“培养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建立平台到培养,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科研成果。而且天气冷学生来回走也不方便,我就多跑几趟,学生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1048.JPG

干净整洁的公共实验室

a11.JPG

学生在生活区查阅资料

a12.JPG

学生在工作区做实验

a13.JPG

为学生们准备的放置个人物品的衣柜

a14.JPG

金成浩教授为记者介绍无菌实验室

a15.JPG

夜色渐沉,还在做实验的学生

a16.JPG

种类丰富的实验用品


  最后,我们来到了动物科技学院朱战波教授的实验室。

a17.JPG

  朱战波教授,牛病防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兽医协会副会长以及黑龙江省动物传染病学会理事长。现在生物技术中心从事牛病研究,目前设有4个研究方向,15个研究团队,并与以色列成立中以奶牛研究发展中心,组建中以奶牛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团队,为全省和垦区养牛产业服务,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技术合作。

  即便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朱战波教授依然保持着谦逊亲和的态度,亲自带领记者介绍整个动物科技研究实验室。

        接受采访过程中,他依旧不忘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并贴心的提醒学生在做有毒实验时要记得带口罩,对学生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a18.JPG

整齐的实验室环境

a19.JPG

朱战波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a20.JPG

荧光定量PCR的实验

a21.JPG

察看分析实验结果

a22.JPG

同学们投入地讨论实验问题

  
  以上场景只是生物技术中心的一小部分,却展现了我校教师攻坚克难、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以及不辞辛劳、坚守奉献的事业追求。

  他们潜心静守,只为得出科研成果那一刻的掷地有声。

  他们倾尽全力,一心期待成功之花尽绽放的明艳光华。

  他们认真负责,践行立德树人引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往期回顾

 


八一农大官方微信

八一农大官方微博

省教育厅官方微信

八一农大校友微信

八一农大本科招生网
  • 八一农大官微
  • 八一农大学工在线
  • 八一农大青春在线
  • 八一农大本科招生
  • 八一农大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