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马晓丹
马晓丹,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庆市巾帼建功标兵,校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讲《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农业信息技术》等课程,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农业应用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科研勇担当,助农创佳绩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新时代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深化综合改革,遵循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工作路线,她发挥专业优势,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在农作物表型获取及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研究成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课题。近三年,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其中SCI一区6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0项。
用汗水照亮黑色土地,舞动科技助力三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农业科学家不下田,就不可能做出创新成果。下地、浇水、施肥、除虫、收获……这种在田间与课本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汗水与收获之间角色与时空的转化让我们在“理论-实践-再实践”中迅速成长。在农场,马老师和团队使用三维扫描仪、RGB-D传感器同步采集了玉米和大豆生长周期的动态三维数据,为科学计算农作物表型特征奠定实践基础。在生物技术中心,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三叶期芸豆的光谱数据,研究盐碱胁迫下芸豆冠层NIR光谱特性分析及检测方法,开辟了一种芸豆盐碱胁迫程度快速无损检测的新途径,并为其他农作物盐碱胁迫程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借鉴。
科研勇担当,助农创佳绩。马晓丹紧密围绕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大农业主题,以科研实践教书育人为目标,在促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科技助农、智慧助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未来的发展中,她定当更加努力,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张博
张博,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自执教以来始终在教育教学一线深耕不辍。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效、创新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他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一、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启迪智慧
张博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他深知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潜能的主阵地,因此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确保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表达生动。课程中,他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将复杂知识化繁为简。他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大胆质疑与探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创新:勇于尝试,引领潮流
张博老师始终立于教学改革前沿,勇于实践新理念,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他高度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不断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效果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最佳教学效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学院教改氛围日益浓厚,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三、学生就业工作与学生关怀:心系学生,助力成长
张博老师深刻理解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的促进。因此,他始终将学生的就业工作和对学生的关怀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不遗余力地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指导以及最新的就业信息。在2023年,他所指导的第一届毕业生班级的就业率达到了97.5%。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方面,张博老师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在张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国际智能农业装备大赛的特等奖1项、国家级专业竞赛一等奖2项等众多奖项。这些成绩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