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科技学院 孙旭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验室中,90后教师孙旭东的忙碌身影是常态,在党建统筹、教学耕耘与科研攻坚中,他亦以饱满热情诠释青年教师担当。
党建工作里,身为动物科技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孙旭东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勉。他多次组织教工支部与动物医学本科生班级开展党团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培育学生政治立场与爱国情怀;创新推行“党建+科技服务”模式,组建党员科技服务队开展技术帮扶,带领支部获省样板党支部。
教学一线上,孙旭东坚守育人初心。在《兽医产科学》《动物繁殖障碍性疾病》课程中探索教学改革,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考核优秀率;围绕“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动企业拓展实习基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与爱农情怀。研究生培养中,他量身定制方案,定期组织学术会议,关心学生成长、引导树立正确三观,所带研究生多人进入农业科研机构或涉农企业发光发热。
科研攻关是他的核心战场。长期深耕奶牛代谢病领域,他揭示围产期代谢病奶牛“瘤胃炎—脂肪组织氧化应激—肝脂代谢紊乱—乳腺氧化/炎性反应—产奶量降低和乳成分失衡”调控机理,研发3种酮病高效防控药物;针对传统检测滞后问题,开发基于瘤胃液指标的早期预警技术,将诊断时间从24小时缩至30分钟,准确率达92%。2021年该技术在飞鹤乳业牧场应用后,奶牛淘汰率下降3.2%,每头牛年增效2800元,助力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提质。他还深度参与农业农村部奶牛代谢病行业标准制定,近五年主持11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推动行业标准化与领域创新,评选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以及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
作为国内奶牛代谢病研究领域青年领军者,近年他带领团队将奶牛酮病防控技术推广至全国10万头次奶牛,使发病率降低5%、单产提高110公斤以上。他用技术突破守护乳业发展,培育新农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与荣光。

动物科技学院 李沐阳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Elsevier Data Repository)2024年9月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李沐阳教授首次入选该榜单,2020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已在学术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34篇,累计IF=134.5,其中6篇被ESI高被引数据库收录,中科院一区11篇,二区8篇,2023年度被引用260次,年度H指数为10,科学影响力排名全球第298338位,在渔业领域排名全球第981位、我国第97位,在乳品和动物科学子领域排名全球第760位、我国第17位。
在面临精准营养研究缺乏及由此导致的高效、环保、抗病配合饲料开发技术落后等问题,李沐阳教授团队和吉林农业大学王桂芹教授团队、淮安禾丰饲料有限公司任义波总经理团队,依托国家和省级项目,以乌鳢、加州鲈、泥鳅等特色淡水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突破,企业示范”,打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典范。系统解析特色淡水鱼代表种的营养代谢和健康的调控机制,构建其营养需求与原料利用数据库。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水平系统地解析了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调控乌鳢、加州鲈、泥鳅等特色淡水鱼代表种的生长、代谢、健康和品质的机制,构建并完善了其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阐释了营养、代谢和健康的调控规律,为精准的饲料配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新生入学之际,以个人亲身经历讲述求学心路历程,在学生们心中播撒远大追求和理想信念。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寻找自己适合考研方向。多次做动员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减轻焦虑。班级同学保研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联系校外名师。对未上线的学生,积极协助联系导师,争取调剂机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最终动物科学专业20级3班考研率达50%。对于找工作的同学,积极为其答疑解惑,班级就业率高达100%,学院毕业班就业率排名第一,获2024年度毕业生就业育人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