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暑期里的工程人:酷暑磨砺初心志 科技赋能农业兴

来源: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责任编辑:冉壮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5-09-05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工程学院师生奔赴学术前沿与生产一线,以实际行动服务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从国际学术交流到农场实地调研,从智能装备研发到农机技能培训,他们以饱满热情和坚实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农大工程人的责任担当。

  7月18日,董晓威教授带领“粳稻全程智能化机械化单产提升技术优化与模式创新”项目组赴洪河农场开展调研。来自辽宁省、吉林省及农垦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共同考察了300亩粳稻核心技术集成示范区。专家组认为,示范区通过“核心区试验—周边区示范—全域推广”机制,展现出显著技术辐射效应。项目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已初步构建覆盖“种、管、收”全链条的智能化机械化技术体系。

      7月21日至24日,2025“一带一路”国际智能农业装备发展大会在石河子大学盛大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农业机械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共同围绕农业生产智能装备、数字土壤关键技术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研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工程学院教师李衣菲受邀参会,并与国内同行就农业生产智能装备、数字土壤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8月1日至3日,2025绿色能源与资源国际会议(ICGER)暨GER期刊编委会会议在山东济南章丘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碳中和集成实践”为主题,来自中国、英国、南非、加拿大、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和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大会邀请报告环节,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福成教授作了题为《水稻秸秆灰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思路和新进展,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会议期间,王福成教授还当选为GER国际期刊青年编委。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我校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也为我校在绿色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此次参会,充分展示了我校科研团队在绿色能源与资源领域的探索与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8月15-18日,马永财教授、张伟教授、亓立强老师参加第31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并深入考察内蒙古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2025年8月18-20日,张伟教授、马永财教授、亓立强老师参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工作会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伟教授汇报了“十四五”工作情况,考评结果优秀。

  8月26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七星农场第十九管理区育秧基地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东北粳稻规模机械化丰产优质及产业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8月27日,同一地点又举办了“东北粳稻规模轻简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课题现场观摩会。工程学院承担的“东北粳稻秧苗转运系统轻简装备智能化研发与应用示范”任务参加了上述观摩活动。在观摩会上,课题组集中展示了硬盘摆盘、起盘及秧苗转运作业关键技术,创制了电驱动推杆式纵横向进给、间歇翻板式排序及智能变轨等轻简化、智能化秧苗转运装备。期间,工程学院水稻棚内生产机械科技服务团队还赴建三江鑫聚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展走访交流,双方围绕棚内作业机具创新与智能化水平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推动东北粳稻规模化、轻简化、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7月,工程学院教师庄卫东先后赴八五三农场、七星农场和创业农场,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庄卫东教师深入田间地头,与一线农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各农场在农业生产中机械装备的使用情况、运行模式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他重点考察了机械化耕作、农机装备维护、作业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全面掌握了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7月17日,车刚教授率队赴佳木斯市黑龙江红兴隆农垦鑫谷泰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就“智能干燥项目”的改造实际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季君、鑫谷泰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成等米业相关技术负责人一同参加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项目进展,深入交流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后续改进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随后,一行人参观了烘干设备运行现场,仔细观察操作流程,针对能耗及效率问题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7月18日,车刚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前往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黑龙江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和浓江农场有限公司,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水肥机耦合效应及产量提升技术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组深入了解农场生产现状,与技术人员就水肥管理优化展开探讨,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团队参观了现代化种植示范区,实地察看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土壤墒情与作物需肥特性,提出了精准施肥与灌溉的改进措施,并与农场农业生产部负责人深入交流,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7月30日宋江教授团队与大庆市盛日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胡路区政府举办的大庆市让胡路区“油服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中成功签约,双方合作共同申报各类项目,共建润滑耐磨防腐实验室,共同推动大庆油田耐磨防腐阻垢涂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助力油田绿色、可持续发展。

  9月2日,由李衣菲高级实验师、刘天祥副教授、闫宇霆老师组成的科技特派团队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津镇开展科技特派服务工作。上午,三位老师与东津镇农机中心主任徐景辉就水稻生育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及该镇水稻收获机械持有量、机械化作业程度、收获过程存在痛点和难点进行了沟通交流,并且徐主任也表达了如果有新种植技术可以在我镇示范推广、两方应多交流勤沟通的愿望。随后,团队一行人员简单走访了该镇农机市场,了解了该镇农业机械产品种类、农业机械购置方式等情况。最后,团队对完熟期水稻生长状况进行了考察,观察水稻田间熟相、倒伏情况,评判最佳收获时间。

  7月8日,我院胡军团队参加宝泉岭管理局举办的农机培训班,为来自基层一线的80余名农机操作人员作培训。培训过程中,胡军团队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农机设备的操作要点、维护保养方法及田间作业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与现场指导。通过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示,帮助参训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先进农机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基层农机人员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为推动宝泉岭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8月3日,应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邀请,车刚教授为2025年度农技(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开展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智能农业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及田间管理优化等方面。参训人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性强、收获颇丰,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发挥省农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的引领作用,夯实工作任务,8月29日省农机产业体系召开了“黑龙江省农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启动及培训会”,工程学院体系岗位专家胡军、庄卫东和宋江教授参加了会议,会上,体系首席专家郭雪峰研究院介绍了体系工作任务,全体岗位成员学习了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路站远研究员和中国农大李洪文教授所做的精彩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开拓了视野,全体岗位将以饱满的热情,发挥各自专业技能,助推我省争当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回望暑期,工程学院在国际会议上分享学术成果,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推动了智能化装备研发与推广,提升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分展示了工程学院师生服务农业、助力产业发展的担当与风采。未来,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坚持立足龙江、服务全国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图/工程学院

  • 八一农大官微
  • 八一农大学工在线
  • 八一农大青春在线
  • 八一农大本科招生
  • 八一农大校友会